在“双碳”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,企业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血脉,在环保与效益间找到最佳平衡点?总部位于浙江宁波的中灿科技,以行业领先的微水发电技术为支点,给出了一份独特的ESG实践答卷。从让每一滴水产生绿色能源,到构建全链条的可持续发展体系,这家企业正用创新实践诠释着“绿色增长”的深层含义。
中灿科技的ESG基因,早在成立之初便已埋下。2020年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提出后,这份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被推向新高度,正式融入企业战略核心。驱动这一决策的,是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捕捉:一方面,用水设备综合年耗电超百亿度,公共机构节能需求年均增长,环境压力日益凸显;另一方面,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绿色转型,2023年水利部将微水发电列为重点推广技术,2024年中灿科技更是入选国家多部委评选的节能“双十佳”技术,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。
基于此,中灿科技确立了清晰的ESG目标:短期计划两年内部署近500万台设备,年减碳约6.9万吨(等效植树378万棵);长期推动行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,带动产业链减碳100万吨。为实现目标,企业在“产品研发+商业模式”双线布局:聚焦超低水压发电技术迭代,同时以“设备运维+碳收益分成”模式绑定客户,让可持续转型成为多方共赢的选择。
在环境维度,中灿科技的核心竞争力直指“微水发电”。这一行业领先的技术,通过水管中水流的动能驱动设备发电机,配合超级储能技术实现“发电—储电—供电”闭环,彻底摆脱传统设备对外接电源的依赖,掀起了一场涉水部件的“零碳革新”。
这一举措的革命性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:零耗电特性让设备通过微水流自发电补充能耗,无需外接电源;双模安全保障融合直流的安全性与交流的稳定性,杜绝漏电风险;更从污染源头治理出发,消除电池污染隐患,解决电子废弃物难题。单台设备的年效益堪称“绿色奇迹”:节电255.5度(相当于减少217kg煤炭燃烧);综合节能0.073吨标准煤;减碳34.67公斤(等效种植1.9棵树);同步实现节约其他能耗20%~50%。
目前,中灿微水发电技术已在卫浴、农业灌溉、园林绿化等多领域规模化应用,形成独特的“能源管理革命”。通过智慧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披露多维的节能数据,获取资源信息;发电过程零能耗投入,让减碳成本趋近于零;叠加节水、人工维护节省(60%)及材料优化,单设备年碳交易收益可达50元,万级规模下收益呈指数级增长。更关键的是,“即插即用”的改造模式降低了部署门槛,全生命周期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,让绿色技术不再“高不可攀”。
在资源循环创新上,中灿科技构建了水资源与材料的双维闭环,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,精准掌握节电、节能及减碳数据,并实现无效耗水降低30%以上;在材料节能方面成效显著:采用耐腐蚀高分子材料,设备寿命超10年(行业平均仅5年),原材料消耗相比金属机身降低40%,生产阶段碳足迹减少30%。
ESG的社会与治理维度,彰显着企业对员工与社会的深层责任。在安全生产领域,中灿科技建立了全链条管理体系:每月每季度抽查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,明确各级人员职责;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,配备先进监测系统,用制度与技术双重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。
治理层面,“数据驱动型”信息披露体系成为亮点。董事长陈跃钢直接统领数据战略,要求实时披露节电量、碳减排、节水率、异常状态披露等关键指标。这些数据不仅是透明度的证明,更成为优化闭环的核心引擎:基于万级设备数据,感应算法误报率下降50%;通过用水频次分析定制“高峰时段巡检制度”,故障响应速度提升4倍;最终反哺技术迭代,让叶轮效率提升35%,漏水诊断准确率达99%。
截至2024年底,中灿科技的ESG实践已结出丰硕成果。200万套落地设备年均减碳2.76万吨CO2,相当于中和9420辆燃油车年排放或942亩森林年固碳量;资源节能效益上,每套设备减少6米电线米管材消耗,金属消耗降低60%,年消除40节干电池的污染隐患。经济效益上,单客户年综合降本可达40万元,投资回收期仅1~1.5年,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。
社会效益同样显著:10万台设备构建的实时数据网络年节水超500万吨(等效18万户家庭用水);为多地政府、国企、央企等地开放数据接口,带动产业链新增就业超千人。品牌影响力随之提升,“零碳智慧卫浴”解决方案成功打入银泰、国铁、医院等客户,绿色竞争力持续凸显。
面对技术创新风险与市场波动的挑战,中灿科技以“技术攻坚+政策响应+外部协同”积极应对。未来,企业将聚焦两大新目标:技术上重点布局海洋发电分布式系统,开发高效海水分布式模块系统;国际化方面,出口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;在东南亚、中东推广“零碳智慧农业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破解缺电地区农业灌溉痛点,让中国绿色技术惠及全球。
正如陈跃钢所言:“用每一滴流动的水,赋能零碳未来。”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愿景,更是中国企业践行ESG理念的生动注脚。